大概幾個月前開始吧?我家裡PC有時會出現BIOS的嗶嗶聲導致開不了機,查了一下網路上的說明,有可能是memory或者是display card有問題造成的。後來我把這2個零件都拆下來重新插上去就沒有再發生嗶嗶聲了,我以為問題已經解決了。
想不到,惡夢就在上上週末發生了。
PC可以開機,但是沒有任何畫面輸出。原先以為是monitor的問題,搬了另一台monitor來交叉比對發現,monitor是沒有問題的。
那問題應該就是顯示卡了吧,家裡當然沒有替代品可以來拿測試,只好打去當初在Nova買的店家問了一下,檢查不收費的。
所以冒著下雨天,我把主機搬去Nova給店家檢查了,拿了新品來測還是沒有畫面,可是PC的燈都有亮感覺好像有開機成功,只是沒有任何顯像輸出而已。試了一陣子後,因為我的主機板和顯示卡都還在3年保固內(我運氣好,只剩1個月就過3年保固了!),店員決定把這2項都送原廠檢修。
不過當時的我是認為即使我的硬碟壞了開不了機,至少應該要可以看到BIOS的畫面才是啊,所以硬碟應該不是禍源。
我則把硬碟拆下來帶回家去。
等了一週以後,上週日店家通知我,沒問題了可以去取貨了。
開心的帶著我的硬碟去店家的維修部門拿PC了,一開始沒有插上硬碟開機,沒問題可以看到BIOS畫面輸出在螢幕上。接著以為一切都OK,都修好了,想不到把我自己原本的硬碟接上後,變得又回到原點,沒有畫面。
維修工程師也傻眼了,怪了!明明剛剛是正常的,可以看到畫面的,為啥現在接上硬碟又看不到了?
接下來,開始交叉測試了,依序上場的是電源供應器和店家的測試硬碟。
電源供應器更換成另一顆也沒有改善,工程師說之前遇到電源供應器受損造成輸出功率不夠,也有可能會產生無畫面的情形。不過,顯然我的情形不屬於這種,只好接上店家的硬碟試看看了。
沒想到,一換上他們的硬碟就沒有問題,可以看到很久沒看到的畫面。
天啊,跟硬碟有關?
我第一次遇到硬碟壞了會導致系統無法輸出畫面,只是測試的結果真的是這樣子,也只好相信了。跟店家買了顆新的1TB硬碟裝上,反覆測試都可以看到BIOS畫面輸出了,就搬回家去了。
在等新硬碟從店家販賣部門拿來維修站時,我望著窗外的天空,心裡一直在想那顆硬碟裡有很多很多寶貴且無價的資料,尤其是我兒子的所有照片原始檔,儘管我都有上傳至Picasa,可是原始檔還是很重要的。
用電腦這麼久以來,第一次遇到自己重要資料的硬碟掛點的,而且是沒有任何機會可以再看到內容的,可是遇到了也只能接受吧!
回家後,嘗試再接上硬碟透過USB的方式來讀,可惜硬碟都無法被偵測到,只好開始重灌新硬碟新的作業系統了,重灌完了後開始先安裝基本的軟體。
(都已經到重裝系統和軟體的階段,我早就放棄把重要資料從舊硬碟讀出來的想法了!)
當我又如同以前般的上網時,突然看到硬碟雞瘟的文章,仔細一看是Seagate的硬碟,原來在去年曾經出現過,這時心裡突然出現一道光啊,難道我的資料救得回來了。開始用Seagate + 雞(機)瘟當關鍵字去google,有一堆討論文章可以參考,一開始得先確認自己的硬碟是有問題的批號,接著再看是哪種情形來做修復。
原來,硬碟的firmware也會出錯的,而且竟然被我遇到了。(其實也沒啥好大驚小怪的,程式是人寫的,總不可能100%完美吧!)
找好資料後,就準備按照步驟來救看看了,幸好,我努力很久後,終於又可以看到硬碟中的重要資料了,但是因為備upgrade firmware後會把硬碟搞掛,昨天晚上就一直在備份重要資料到新的硬碟裡,接下來會把舊硬碟的firmware更新到廠商修復的新版本上了,不然不知道在未來的什麼時候又會再發生一次。
有了這次教訓,開始知道重要資料備份的重要性了,要開始survey另一顆硬碟來做備份碟,避免以後又遇到這種鳥事啊!
備註,附上我所參考的網頁。
1.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7&t=1058358
2. http://minchuanwang.blogspot.com/2009/03/seagate-720011-1bioslba0-0m-2bios.html
3. Seagate官方的公告(http://seagate.custkb.com/seagate/crm/selfservice/search.jsp?Tab=search&Hilite=&Module=selfservice&&TargetLanguage=selfservice&DocId=207931&NewLang=cm)。
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
[emotion] 有趣的內訓課程
今天幾乎整天都在訓練教室上內訓的課程,我自己曾經在網路上看到很多人稱讚公司的教育訓練課程規劃得很讚也很用心,我自己也蠻同意的。很多訓練課程不只是由講師單向的向學員們授課,反而取而代之的是,互動式或者活動式的訓練課程。
坦白說,台灣的教育跟國外有著很大的差異,單向式的教學是大家一直以來習慣的接收知識方式。
活動式的感覺的確有著不一樣的學習效率,有人說好,有人可能認為不好,因人而異。
今天的6小時課程,時間長是一個重點,所以課程安排得很充實。除了講師講解外,還有小組合作。我突然想到,我們訓練課程很喜歡用小組式的方式,不是一個人單兵作戰,這樣可以讓不認識的同仁們湊著一起討論主題。
當然,根據個人的經驗,小組成員是很重要的,如果大多數的成員是屬於比較內向、安靜的那會讓過程變得很不好玩,因為當要開始討論時會沒有人起頭討論,搞得場面很冷,時間一到交不出討論結果來。
幸好,我今天參加的這場成員都還頗nice的,不要都不出意見來參加討論的。分組方式當然不會是自己認識的坐一起變同一組,而是在報到時用抽籤的方式來決定組別的。
(OS:本來有長官跟我同一組的,可是他下午有要事沒出席,慘的是下午的課程內容才是重頭戲啊!)
本來我們這組人數比起其餘組別就是人少的一組,下午的課程開始後,人突然少了2個,下午的課程都是需要分組討論的,人少的我們自然輸人家組員多的,討論起來變得更刺激了。
人多的或許一人想一個答案,人少的自然要生出更多內容,到最後一個練習時更只剩下3個人(含我在內)。
訓練課程不是只要玩玩腦力激盪而已,今天的課還要演戲,太有趣也太搞笑了。
我腦海中突然想到,這種活動內容好像只有在以前寒暑假時去參加救國團營隊時才會遇到的戲碼,這種好像是團康活動的技倆之一竟然會在公司的內部訓練課程出現。
慘的是我們只剩3個人,演起戲來最少要3個人剛剛好夠資格,雖然我們亂演的過關了,可是的確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啦。
今天真的讓我再次見到公司的用心啊!
換個角度想,這樣的授課內容和方式,講師是不是很好賺啊?
坦白說,台灣的教育跟國外有著很大的差異,單向式的教學是大家一直以來習慣的接收知識方式。
活動式的感覺的確有著不一樣的學習效率,有人說好,有人可能認為不好,因人而異。
今天的6小時課程,時間長是一個重點,所以課程安排得很充實。除了講師講解外,還有小組合作。我突然想到,我們訓練課程很喜歡用小組式的方式,不是一個人單兵作戰,這樣可以讓不認識的同仁們湊著一起討論主題。
當然,根據個人的經驗,小組成員是很重要的,如果大多數的成員是屬於比較內向、安靜的那會讓過程變得很不好玩,因為當要開始討論時會沒有人起頭討論,搞得場面很冷,時間一到交不出討論結果來。
幸好,我今天參加的這場成員都還頗nice的,不要都不出意見來參加討論的。分組方式當然不會是自己認識的坐一起變同一組,而是在報到時用抽籤的方式來決定組別的。
(OS:本來有長官跟我同一組的,可是他下午有要事沒出席,慘的是下午的課程內容才是重頭戲啊!)
本來我們這組人數比起其餘組別就是人少的一組,下午的課程開始後,人突然少了2個,下午的課程都是需要分組討論的,人少的我們自然輸人家組員多的,討論起來變得更刺激了。
人多的或許一人想一個答案,人少的自然要生出更多內容,到最後一個練習時更只剩下3個人(含我在內)。
訓練課程不是只要玩玩腦力激盪而已,今天的課還要演戲,太有趣也太搞笑了。
我腦海中突然想到,這種活動內容好像只有在以前寒暑假時去參加救國團營隊時才會遇到的戲碼,這種好像是團康活動的技倆之一竟然會在公司的內部訓練課程出現。
慘的是我們只剩3個人,演起戲來最少要3個人剛剛好夠資格,雖然我們亂演的過關了,可是的確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啦。
今天真的讓我再次見到公司的用心啊!
換個角度想,這樣的授課內容和方式,講師是不是很好賺啊?
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
[emotion] 今天的史蛋粒去聽了免費的Android講座
前幾天在網路上亂看時,突然看到有篇文章的內容是9/8晚上會有場免費講座,主題是跟最近很火紅的Android有關,沒有玩過的史蛋粒就報了名要去聽了。
去聽了之後,的確有點失望的,因為一開始我是被講座內容的大網所吸引的,其中有幾個sub topics我蠻有興趣的,但今天的課程中因為時間問題,反而我最有興趣的topic被跳過了,害我一整個傻眼啊。
整場講座中大約有1/2的時間在講技術概念,1/4在做探討,但有剩下的1/4是在講有關於business的,最後這部份是我最不感興趣的一塊。
講座的地點是在我以前曾經去上過課的地方,那時的印象是講師群都蠻有一定水準的,很多都是業界的前輩們或者是正在攻讀的博士班的學長,每個人講起技術都是很熟練的,所以那時很遜的我也因為這樣功力增進了不少。
只是,今天的這場講座花了近3個小時的時間,結束後卻有點失落和空虛的感覺在心裡,也不知道為什麼?
是我太過於期望了嗎?
或許吧,我原本以為可以聽到很棒的內容,不止是分享技術上的論點,也會討論業界和Android的關係。
我有收穫?
有的,因為我沒有玩過Android,所以入門的說明和概念的教導對我還是有幫助的,雖然講師很簡單的用投影片說明,但如果自己花時間來研究的話,初期的準備工作應該也要花掉不少時間的。
只是在快結束時,講師要陳述的觀點跟我個人的看法有點小出入,不過無所謂,看法本來就是因心而異的了。
台灣的硬體產業是很強的,唯獨軟體產業無法跟中國、印度抗衡,出發點是好的,只是我課後跟老師們請教了看法仍然覺得不解。
Android很紅,紅到爆了。除了手機外,什麼embedded devices如果有跑OS的話,廠商都會挖盡心思且想辦法要把Android擺上他們的device上去。有些時候是客戶需求,有時只是要證明自己能力有多強。
的確,能把最新的技術應用在自家產品上的確代表某種程度的證明,只是就Business上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投入研發資源後希望能有生意的上門,畢竟公司老闆不是佛心來著的啦。
至於剛剛提到和老師的看法不一樣的地方是,以手機平台為例子,廠商推出手機後,因為是Android平台,其餘無論是職業或者是業餘的工程師,可以自己把idea寫成實用的軟體,並發佈出去給其他人使用,如果是有收費的,這樣會帶動這群人來主動寫軟體的,所以手機銷售量會增加。
(註:有很多人真的是好心人,花時間和精力寫的軟體是free of charge的)
但這是手機,如果換成TV/SetTopBox呢?
第一,它的量沒有手機那麼大,再者是它很封閉,除了廠商找的third party來協助寫應用軟體外,一般人應該不會去幫它寫軟體的。也就是Andriod的幫助其實不大,找特定third party來幫忙寫軟體,小兵的看法認為有需要用到Android嗎?廠商原有的OS應該也可以這麼做的。
我想了半天,一直想不懂這點?(有很大的可能是小兵的視野還不夠大,domain know how仍然不足,才會有這麼敷淺的看法)
但不管如何,Andriod的推出真的是一個很棒的平台的。
去聽了之後,的確有點失望的,因為一開始我是被講座內容的大網所吸引的,其中有幾個sub topics我蠻有興趣的,但今天的課程中因為時間問題,反而我最有興趣的topic被跳過了,害我一整個傻眼啊。
整場講座中大約有1/2的時間在講技術概念,1/4在做探討,但有剩下的1/4是在講有關於business的,最後這部份是我最不感興趣的一塊。
講座的地點是在我以前曾經去上過課的地方,那時的印象是講師群都蠻有一定水準的,很多都是業界的前輩們或者是正在攻讀的博士班的學長,每個人講起技術都是很熟練的,所以那時很遜的我也因為這樣功力增進了不少。
只是,今天的這場講座花了近3個小時的時間,結束後卻有點失落和空虛的感覺在心裡,也不知道為什麼?
是我太過於期望了嗎?
或許吧,我原本以為可以聽到很棒的內容,不止是分享技術上的論點,也會討論業界和Android的關係。
我有收穫?
有的,因為我沒有玩過Android,所以入門的說明和概念的教導對我還是有幫助的,雖然講師很簡單的用投影片說明,但如果自己花時間來研究的話,初期的準備工作應該也要花掉不少時間的。
只是在快結束時,講師要陳述的觀點跟我個人的看法有點小出入,不過無所謂,看法本來就是因心而異的了。
台灣的硬體產業是很強的,唯獨軟體產業無法跟中國、印度抗衡,出發點是好的,只是我課後跟老師們請教了看法仍然覺得不解。
Android很紅,紅到爆了。除了手機外,什麼embedded devices如果有跑OS的話,廠商都會挖盡心思且想辦法要把Android擺上他們的device上去。有些時候是客戶需求,有時只是要證明自己能力有多強。
的確,能把最新的技術應用在自家產品上的確代表某種程度的證明,只是就Business上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投入研發資源後希望能有生意的上門,畢竟公司老闆不是佛心來著的啦。
至於剛剛提到和老師的看法不一樣的地方是,以手機平台為例子,廠商推出手機後,因為是Android平台,其餘無論是職業或者是業餘的工程師,可以自己把idea寫成實用的軟體,並發佈出去給其他人使用,如果是有收費的,這樣會帶動這群人來主動寫軟體的,所以手機銷售量會增加。
(註:有很多人真的是好心人,花時間和精力寫的軟體是free of charge的)
但這是手機,如果換成TV/SetTopBox呢?
第一,它的量沒有手機那麼大,再者是它很封閉,除了廠商找的third party來協助寫應用軟體外,一般人應該不會去幫它寫軟體的。也就是Andriod的幫助其實不大,找特定third party來幫忙寫軟體,小兵的看法認為有需要用到Android嗎?廠商原有的OS應該也可以這麼做的。
我想了半天,一直想不懂這點?(有很大的可能是小兵的視野還不夠大,domain know how仍然不足,才會有這麼敷淺的看法)
但不管如何,Andriod的推出真的是一個很棒的平台的。
2010年8月14日 星期六
[babe] Nash參加園遊會去
前一陣子收到我老婆寄來的email,內容是她公司的vendor之一要舉辦園遊會(園遊會是我通俗的稱呼它,正式名稱很美,叫夏的祭),問我要不要去參加,順便帶Nash去走走。
我當然回她說好啊,反正Nash喜歡出門去走走的,他超愛的。
終於在8/14這天是園遊會的舉辦日,聽說前100名報到的同仁還有神秘小禮物,所以這天我們起了大早,先餵Nash奶奶讓他吃飽接著準備出門的東西後就出門了。
舉辦園遊會的地點在園區裡面,在我以前公司旁邊的地方,離我們家很近,旁邊停車很方便。到了停好車後,我看了一下時間,還算蠻早到的,應該有機會拿到神秘小神物的。
到了會場,果然我們有神秘小禮物外,每個報到的人還拿到一張許願卡,用筆把自己的心願寫在上面再拿到旁邊就會有工作人員幫你把許願卡掛上去。至於神秘小神物是日月球(應該是這樣稱呼它吧?),就是有一根桿子然後有1顆木球繫在一起,要把球依照順序擺在位子上,之前看日本的節目也有看到有人在玩這個,難度很高。
除了神秘小神物外,還拿到一支扇子。主辦單位很體貼,因為實在是很熱啊,至少扇子可以用來把我家Nash扇一些風,才不會那麼的熱。
這場園遊會最令我驚訝的是每位報名的人所拿到的園遊卷,1個人1張正反2面加起來共有16格,而且是不算金額的,吃一樣食物或者是喝一杯飲料都只要蓋1格。喝一瓶彈珠汽水蓋1格,吃一隻烤雞腿也只蓋1格,真的超讚的。
(我和我老婆討論很久,不是這間日系色彩的公司對員工很大方,就是承辦的同仁是新手,沒有參加過任何園遊會的經驗,因為我公司每年也都有類似的活動,只是園遊卷是有金額的,食物也是有不同價錢的,常常買幾樣就花光了,重點是只有員工才有卷,一整個遜掉了。)
下面是活動中拍的幾張照片。

我寫的心願啦。旁邊還有張更誇張的,直接寫BMW 523i入手的勒。


PS: 以上照片有稍微後製過,風格就是亂調風。
我當然回她說好啊,反正Nash喜歡出門去走走的,他超愛的。
終於在8/14這天是園遊會的舉辦日,聽說前100名報到的同仁還有神秘小禮物,所以這天我們起了大早,先餵Nash奶奶讓他吃飽接著準備出門的東西後就出門了。
舉辦園遊會的地點在園區裡面,在我以前公司旁邊的地方,離我們家很近,旁邊停車很方便。到了停好車後,我看了一下時間,還算蠻早到的,應該有機會拿到神秘小神物的。
到了會場,果然我們有神秘小禮物外,每個報到的人還拿到一張許願卡,用筆把自己的心願寫在上面再拿到旁邊就會有工作人員幫你把許願卡掛上去。至於神秘小神物是日月球(應該是這樣稱呼它吧?),就是有一根桿子然後有1顆木球繫在一起,要把球依照順序擺在位子上,之前看日本的節目也有看到有人在玩這個,難度很高。
除了神秘小神物外,還拿到一支扇子。主辦單位很體貼,因為實在是很熱啊,至少扇子可以用來把我家Nash扇一些風,才不會那麼的熱。
這場園遊會最令我驚訝的是每位報名的人所拿到的園遊卷,1個人1張正反2面加起來共有16格,而且是不算金額的,吃一樣食物或者是喝一杯飲料都只要蓋1格。喝一瓶彈珠汽水蓋1格,吃一隻烤雞腿也只蓋1格,真的超讚的。
(我和我老婆討論很久,不是這間日系色彩的公司對員工很大方,就是承辦的同仁是新手,沒有參加過任何園遊會的經驗,因為我公司每年也都有類似的活動,只是園遊卷是有金額的,食物也是有不同價錢的,常常買幾樣就花光了,重點是只有員工才有卷,一整個遜掉了。)
下面是活動中拍的幾張照片。




PS: 以上照片有稍微後製過,風格就是亂調風。
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emotion] SOP的重要性
標準作業程序,也就是英文縮寫的SOP。我想大家都有聽說這個詞,不管是英文或者中文,而我在大學時期因為跟著老師和學長姐們作實驗,從一個實習生的角色中,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
坦白說,那時的我只覺得就是做實驗的方法,我的實驗就是要照這方法做,這樣出來的結果才是可信的。
如果沒照著做,到時得到很意料外的數據,絕不會是我成了專家發現了偉大的數據,而是我根本沒照方法一步一步做。
很多人說唸理組的學生很制式化,我不得不承認有部份是。
照著SOP走,是對的事。只是不要自己把這框架侷限住,還是要保有創新的想法才是好的路。
工作上,很多事情其實沒有SOP的存在,反而取而代之的是自己判斷和經驗。幾年前,我剛到這家公司時,是菜鳥一枚。(雖然我很不喜歡菜鳥一詞,這是當兵後遺症嗎?)
在那時,不論是面對客戶、或是資深的同事們,自己都是白紙,很多事,不管是大事或者是小事,都需要請教前輩們的意見,尤其是牽扯到商業機密的事情,更是得小心,因為出了差錯可是不被允許的。
我小心翼翼的在自己的筆記本記下向人請教來的一字一句,無法用文字寫下的,就想盡辦法用圖來表示,不管如何,就是要寫下處理的方法。其實,通常這樣子的做法早在自己的腦海裡留下記憶了,只是為了怕自己將來忘了可以翻翻,而不需要再請教人家相同的問題。
有些做法久而久之會演變成為SOP,這樣的東西通常是沒有爭議的,也就是大家都這麼做。
有些是遊走在不同人做法不同,但是都沒有出差錯的,這個由於沒出差錯,可能沒被檢討到?一般來說,也是沒事。
剩下的就是要請示長官們的意見才知道要怎麼做的,這種是我最怕遇到的。倒不是因為長官們太忙,找不到時間問,而是有時對象不同、客戶不同、更慘的是發問的時間點不同,會有著完全不一樣,甚至翻盤的答案,這樣要如何歸納出所謂的規律,進而變成SOP呢?
每個新人都會遇到不知所措的時候?
我自己經歷過那種痛,經歷過的確不知所措,但偏偏又有人在等著你做決定的時候,真的很痛苦,也很怕自己的無法。但這並不是新人的錯,而是正式工作之前所必須要給予的基本訓練。
我個人的做事習慣被研究所老闆影響很大,老闆要求很簡單,每天要有進度;如果沒有進度就代表遇到問題;如果沒有主動問問題,就代表你沒在工作。
這句話真的很有道理,沒進度就代表有問題阻礙著你的前進,否則你一定會有往前走的進度。我一直以這個小原則在處理事情,這代表著一個人對自我的要求,及是否有自制力,當然也希望週遭的同仁以類似的原則在處理事情,這樣一切一定很順利的。
事實上當然是否定的,每個人的行事風格不盡相同,自然會有看不順眼的時候。(這裡說的看不順眼,不是那種看長相不順眼,而是指做事方法)
試想,如果事情都有SOP來做,是不是一切都簡單許多呢?(當然,有很多時候必須case by case來處理)
那大家都按這個SOP來做,一定不會有非預料中的意外發生,大家都好做事情,偏偏這SOP真的很難生出來,不然我還真想把它弄出來,因為有太多變因在裡面了,導致結果不盡滿意。
至少,我發現問題在哪了?去找出loop中的人、事和物來一個一個協調,總會有被我解決的一天的,我有信心達陣的。
坦白說,那時的我只覺得就是做實驗的方法,我的實驗就是要照這方法做,這樣出來的結果才是可信的。
如果沒照著做,到時得到很意料外的數據,絕不會是我成了專家發現了偉大的數據,而是我根本沒照方法一步一步做。
很多人說唸理組的學生很制式化,我不得不承認有部份是。
照著SOP走,是對的事。只是不要自己把這框架侷限住,還是要保有創新的想法才是好的路。
工作上,很多事情其實沒有SOP的存在,反而取而代之的是自己判斷和經驗。幾年前,我剛到這家公司時,是菜鳥一枚。(雖然我很不喜歡菜鳥一詞,這是當兵後遺症嗎?)
在那時,不論是面對客戶、或是資深的同事們,自己都是白紙,很多事,不管是大事或者是小事,都需要請教前輩們的意見,尤其是牽扯到商業機密的事情,更是得小心,因為出了差錯可是不被允許的。
我小心翼翼的在自己的筆記本記下向人請教來的一字一句,無法用文字寫下的,就想盡辦法用圖來表示,不管如何,就是要寫下處理的方法。其實,通常這樣子的做法早在自己的腦海裡留下記憶了,只是為了怕自己將來忘了可以翻翻,而不需要再請教人家相同的問題。
有些做法久而久之會演變成為SOP,這樣的東西通常是沒有爭議的,也就是大家都這麼做。
有些是遊走在不同人做法不同,但是都沒有出差錯的,這個由於沒出差錯,可能沒被檢討到?一般來說,也是沒事。
剩下的就是要請示長官們的意見才知道要怎麼做的,這種是我最怕遇到的。倒不是因為長官們太忙,找不到時間問,而是有時對象不同、客戶不同、更慘的是發問的時間點不同,會有著完全不一樣,甚至翻盤的答案,這樣要如何歸納出所謂的規律,進而變成SOP呢?
每個新人都會遇到不知所措的時候?
我自己經歷過那種痛,經歷過的確不知所措,但偏偏又有人在等著你做決定的時候,真的很痛苦,也很怕自己的無法。但這並不是新人的錯,而是正式工作之前所必須要給予的基本訓練。
我個人的做事習慣被研究所老闆影響很大,老闆要求很簡單,每天要有進度;如果沒有進度就代表遇到問題;如果沒有主動問問題,就代表你沒在工作。
這句話真的很有道理,沒進度就代表有問題阻礙著你的前進,否則你一定會有往前走的進度。我一直以這個小原則在處理事情,這代表著一個人對自我的要求,及是否有自制力,當然也希望週遭的同仁以類似的原則在處理事情,這樣一切一定很順利的。
事實上當然是否定的,每個人的行事風格不盡相同,自然會有看不順眼的時候。(這裡說的看不順眼,不是那種看長相不順眼,而是指做事方法)
試想,如果事情都有SOP來做,是不是一切都簡單許多呢?(當然,有很多時候必須case by case來處理)
那大家都按這個SOP來做,一定不會有非預料中的意外發生,大家都好做事情,偏偏這SOP真的很難生出來,不然我還真想把它弄出來,因為有太多變因在裡面了,導致結果不盡滿意。
至少,我發現問題在哪了?去找出loop中的人、事和物來一個一個協調,總會有被我解決的一天的,我有信心達陣的。
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emotion] 國外的純軟體公司真好賺!
記得從大學開始時常會聽到人家說,在台灣搞軟體搞不起來的,因為環境不夠成熟,因為大家習慣的是免費的軟體,所謂的免費指的並不是opensource的那種,而是指由Vendor拿來品質好但是不用另外付錢的軟體。
台灣的就業環境向來是以硬體為優勢,在世界上也是大家有目共賭的事實;講到軟體,一定想到的是印度、以前曾經也會聽到有人說中國。印度人因為數學底子好,所以寫程式也當然可以利用到數學底好的優點,也因此很多大廠紛紛到印度設立研發中心,或者是把軟體工作全部外包給印度的公司。
軟體公司收費這是理所當然的,他們如果不收費那要靠啥來賺錢,他們不像我們這種公司,軟體收費不高,主要是靠賣硬體的東西來創造營收,對我們的客戶來說,軟體是附加的部份。他們也從來不認為會遇到,問個問題要算時數,要收費的煩惱。
客戶和Vendor之間,本來就會存在著許多來來回回的交手,問題不問Vendor難道要自己關起門來悶著搞嗎?
這樣搞得出東西來嗎?
這樣搞得出對的東西來嗎?
這樣搞得出對又好的東西來嗎?
這個答案其實沒有一定,功力高深的公司一定搞得出來,只是未必是對的路,也未必是好的軟體。但是,當詢問跟Vendor之後,所做的軟體規劃一定不會偏,一定還是在對且合理的方向前進著,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在摸索,這其實才是聰明的方法。
當然啦,如果你是為了要向人家證明你很強的話,那就另當別論。
以前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賣了硬體後,只有附上很簡單的軟體,當客戶拿到後還得花一翻功夫和時間來做,才能賣產品到市場去;身為台灣公司,當然不能忘了我們的拿手絕活,推出total solution的策略,所有台灣同性質的公司幾乎都是這種做法,懶的客戶群們可以直接就出貨了。做客戶的其實都很聰明,他們知道有support差很多。
為啥?
有問題時,可以寫email問,而且不用另外收錢!
有問題時,可以con call討論,而且不用另外收錢!
有問題時,可以要求Vendor來公司support,而且不用另外收錢!
如果你是客戶,有著性質相同的Vendor,但是一家有support,另一家沒有,你會選哪一間?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這樣合作的。
但是對於純軟體公司來說,這樣會活不下去的,除了賣軟體外,工程師的寶貴時間也是可以販賣的,這也是常見的技術支援時數。
時數一開始買軟體可能有送,或者是要另外花錢買的,當你問他問題時,可能就會扣時數。
我是不知道這種純軟體公司是要怎麼來算時數是如何被客戶使用的,每間公司做法不一,但對我來說,都還是不習慣。
之前有一間Vendor很好心的在回答某個問題後,寫著合約才剛走2個多月,我們已經把這一年的時間用了一半左右了,我還真不知道這一半是怎麼被使用的,原來我們遇到問題,問他們,要扣時數。詢問要如何寫程式,要扣時數。問個觀念是不是也要扣時數啊?
不然怎麼會才2個多月我們把一年的quota用掉一半勒?
突然之間,覺得國外的純軟體公司錢真好賺;如果我們不是只專賣硬體,軟體也變得是要付費的一種商品,技術支援也是可以被販售的產品,那我們會賺錢嗎?
答案不用想,也不用試應該都會知道,公司應該會不賺錢。
別忘了,我們身在台灣,軟體的價值在total solution中不是主角,是很重要的配角而已,但配角終究只是配角而已,要收費客戶鐵定翻臉,因為後面一定還有second source在等著可以選擇,這就是台灣廠商厲害的地方,什麼東西都可以不用錢,我賺你硬體措措有餘。
如果,我們的技術支援也像純軟體公司一樣的做法,那公司一定可以賺不少錢吧。
台灣的就業環境向來是以硬體為優勢,在世界上也是大家有目共賭的事實;講到軟體,一定想到的是印度、以前曾經也會聽到有人說中國。印度人因為數學底子好,所以寫程式也當然可以利用到數學底好的優點,也因此很多大廠紛紛到印度設立研發中心,或者是把軟體工作全部外包給印度的公司。
軟體公司收費這是理所當然的,他們如果不收費那要靠啥來賺錢,他們不像我們這種公司,軟體收費不高,主要是靠賣硬體的東西來創造營收,對我們的客戶來說,軟體是附加的部份。他們也從來不認為會遇到,問個問題要算時數,要收費的煩惱。
客戶和Vendor之間,本來就會存在著許多來來回回的交手,問題不問Vendor難道要自己關起門來悶著搞嗎?
這樣搞得出東西來嗎?
這樣搞得出對的東西來嗎?
這樣搞得出對又好的東西來嗎?
這個答案其實沒有一定,功力高深的公司一定搞得出來,只是未必是對的路,也未必是好的軟體。但是,當詢問跟Vendor之後,所做的軟體規劃一定不會偏,一定還是在對且合理的方向前進著,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在摸索,這其實才是聰明的方法。
當然啦,如果你是為了要向人家證明你很強的話,那就另當別論。
以前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賣了硬體後,只有附上很簡單的軟體,當客戶拿到後還得花一翻功夫和時間來做,才能賣產品到市場去;身為台灣公司,當然不能忘了我們的拿手絕活,推出total solution的策略,所有台灣同性質的公司幾乎都是這種做法,懶的客戶群們可以直接就出貨了。做客戶的其實都很聰明,他們知道有support差很多。
為啥?
有問題時,可以寫email問,而且不用另外收錢!
有問題時,可以con call討論,而且不用另外收錢!
有問題時,可以要求Vendor來公司support,而且不用另外收錢!
如果你是客戶,有著性質相同的Vendor,但是一家有support,另一家沒有,你會選哪一間?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這樣合作的。
但是對於純軟體公司來說,這樣會活不下去的,除了賣軟體外,工程師的寶貴時間也是可以販賣的,這也是常見的技術支援時數。
時數一開始買軟體可能有送,或者是要另外花錢買的,當你問他問題時,可能就會扣時數。
我是不知道這種純軟體公司是要怎麼來算時數是如何被客戶使用的,每間公司做法不一,但對我來說,都還是不習慣。
之前有一間Vendor很好心的在回答某個問題後,寫著合約才剛走2個多月,我們已經把這一年的時間用了一半左右了,我還真不知道這一半是怎麼被使用的,原來我們遇到問題,問他們,要扣時數。詢問要如何寫程式,要扣時數。問個觀念是不是也要扣時數啊?
不然怎麼會才2個多月我們把一年的quota用掉一半勒?
突然之間,覺得國外的純軟體公司錢真好賺;如果我們不是只專賣硬體,軟體也變得是要付費的一種商品,技術支援也是可以被販售的產品,那我們會賺錢嗎?
答案不用想,也不用試應該都會知道,公司應該會不賺錢。
別忘了,我們身在台灣,軟體的價值在total solution中不是主角,是很重要的配角而已,但配角終究只是配角而已,要收費客戶鐵定翻臉,因為後面一定還有second source在等著可以選擇,這就是台灣廠商厲害的地方,什麼東西都可以不用錢,我賺你硬體措措有餘。
如果,我們的技術支援也像純軟體公司一樣的做法,那公司一定可以賺不少錢吧。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emotion] 我想整理一下思緒
大約是1個多月前吧,手頭上負責的事情之一突然出了蠻嚴重的問題,但是問題其實是慢慢累積而來的,久了大家就覺得東西真的有問題,不過因為人的情緒很容易因為腦海一直覺得東西很爛,到了一個時間點時就會受不了而採取行動。
這件事情,我也是這樣來處理的,太多的變化存在,太多的看不到黑盒子牽扯在裡面,對方卻不這麼認為,搞得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處理,常常望著問題點和描述,一直在思考著如何來處理問題,如果回報問題,如果向人家說明現況。
我的工作是需要時常面對客戶的,也因此我很清楚身為客戶的Vendor當有問題發生時,會希望客戶回報問題時必須要收集哪些資料才有利於我們這邊來分析,而不是只是一封email告知有問題,然後一、二句話來解釋問題就結束了。通常這種回報問題的方法等同於沒有回報,因為看的人完完全全不知道要如何下手。
(我真的太清楚,什麼樣的要求會看起來很簡單,也很合理,但卻是會讓Vendor忙半天的,但他們也無法回絕這種請求的。)
之前我常笑著跟我們的Vendor開玩笑說(對,沒錯我們有些東西也是有Vendor的),我很清楚如何壓搾Vendor。
當然,說壓榨是過了點,只是身為客戶的Vendor久了,很瞭解什麼樣的需求是最花時間的,什麼樣的回報問題才是最快且有效率的,也因為這樣的原因,我在回報問題時都會遵守這個遊戲規則來玩,免得浪費大家的時間。
只是,不知道是對方換了窗口,換了顆不同做事方法的腦袋,老是出trouble,卻又不承認。東西沒有bug free可以理解,可是有問題就是有問題,雖然我們一時之間很難證明,但是它的確存在;為了這件事情,開了Skype Concall中有大半時間在爭執好或不好,浪費大家時間就算,搞得大家都不爽,也不能解決問題。
好在,這幾天我腦袋開始清楚起來了,一直沒忘記思考到底要怎麼來測,怎麼來回報給對方,以免對方又抓著同一點來反擊。原來,對付Vendor跟對付客戶一樣。
這件事情,我也是這樣來處理的,太多的變化存在,太多的看不到黑盒子牽扯在裡面,對方卻不這麼認為,搞得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處理,常常望著問題點和描述,一直在思考著如何來處理問題,如果回報問題,如果向人家說明現況。
我的工作是需要時常面對客戶的,也因此我很清楚身為客戶的Vendor當有問題發生時,會希望客戶回報問題時必須要收集哪些資料才有利於我們這邊來分析,而不是只是一封email告知有問題,然後一、二句話來解釋問題就結束了。通常這種回報問題的方法等同於沒有回報,因為看的人完完全全不知道要如何下手。
(我真的太清楚,什麼樣的要求會看起來很簡單,也很合理,但卻是會讓Vendor忙半天的,但他們也無法回絕這種請求的。)
之前我常笑著跟我們的Vendor開玩笑說(對,沒錯我們有些東西也是有Vendor的),我很清楚如何壓搾Vendor。
當然,說壓榨是過了點,只是身為客戶的Vendor久了,很瞭解什麼樣的需求是最花時間的,什麼樣的回報問題才是最快且有效率的,也因為這樣的原因,我在回報問題時都會遵守這個遊戲規則來玩,免得浪費大家的時間。
只是,不知道是對方換了窗口,換了顆不同做事方法的腦袋,老是出trouble,卻又不承認。東西沒有bug free可以理解,可是有問題就是有問題,雖然我們一時之間很難證明,但是它的確存在;為了這件事情,開了Skype Concall中有大半時間在爭執好或不好,浪費大家時間就算,搞得大家都不爽,也不能解決問題。
好在,這幾天我腦袋開始清楚起來了,一直沒忘記思考到底要怎麼來測,怎麼來回報給對方,以免對方又抓著同一點來反擊。原來,對付Vendor跟對付客戶一樣。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