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花了點時間在寫Android App,早在去年初時瞭解到未來工作上需要寫App,我就開始計劃如何學習。
以往的學習方式,或者說是自己習慣的方式,是拿著一本"寫給初學者"的入門書,先窺探一下這個技術的概觀,先不求一次就深入到底,免得自己受到挫敗而心生討厭它。
以上的自學是自己體驗出來的,想起剛開始學寫程式時我在書店很貪心的挑了好幾本書,其中很多都是網友們推薦的聖經,必讀不可,可惜的是這些聖經多半是國內大學的教科書。
教科書?大家懂我提這個名詞的意思嗎?
就是很大本,非常厚,很不好讀,當然更不是常人的我一看就會懂的。
當然啦,那些書後來都被我放在書架上了。(但它們不是被冰存了,在之後的工作中有時也會拿起來翻找資料的。)
書-我喜歡歸成2種。
1. 入門書。
2. 參考書。
第1種的入門書是我會仔細的閱讀,且儘可能的動手做,因為它是我瞭解這技術的第一步,而不用電子書的原因在於我依然習慣閱讀實體書籍,有時也可寫上心得備忘。
第2種的是輔助教材,有時線上文件做得不好時,只好回頭翻查這類又厚又細的參考書,多半可以找到幫助的,加上己有入門書的基礎,讀起參考書自然不會是問題。
似乎離題了,再回到我想寫的。
工作後的學習時間其實是被壓縮的,很多task交辦下來不太允許我再以習慣的學習曲線來學習,取而代之的是更短的學習方式,常常就是:
「學了一點基礎後就開始做事了!」
這時自己就像是一個只會用mouse來做Copy&Paste的工人,因為只需要用google找到參考程式,快速消化一下這種是不是我要的,再善用mouse的右鍵把內容都抓下來,接著就是修改成我要的功能。
這樣做我可以達到最終目的,把功能做完。但卻失去了學習新東西的熱忱,自然也不會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學東西是為了交差會變很無力,因為在任務結束後我可能又把這段時間內學習的又還回去網路,這不是我想要的學習方式。
但礙於工作,只能屈於,但另一個新念頭就是放入todo list中,自己再利用空閒時間把該學的補回來,也加深腦中的印象。
我時常在反省:身為一個軟體工程師,該有的技術和態度是什麼?
是Develop還是Copy&Paste呢?
對自己而言,是Develop。 (其實根本就不該有後者那個笨答案的!)而這種Develop是學會了技術,再依需求動工規劃架構,最後才是動手實做。套句這半年我常聽到的話:有尊嚴的!
昨天在公司東湊西湊的把一個功能給完成,但過程中充滿著空虛感,所以寫了這篇文章來警剔自己勿變成那種工人。
我要讓每個工作時間內容都轉化成有實質的產出,而不是只是交差了事。不讓自己的成長只是一直在重覆一樣的內容,如此只是變成更有經驗的工人,卻不是會的更多的工程師。
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emotion] 沒錢賺當然不想多做工的純軟原廠
沿續前一篇blog中的專案,因為納豆人的要求我們進行了一場三方的電話會議,另一方我以純軟原廠來稱,也是台灣公司。
這次電話會議頗令我意外的是納豆人竟然沒有準時call進來參加,而是delay了約10分鐘才接通進來,跟我記憶中準時的觀念有點落差。
也好!在納豆人進來前我們和純軟原廠先行討論了各自的論點。(為啥明明都是台灣人,要用英文,對方口音聽起來也不像是國外回來的,難道只是因為被國外廠商納編後的原因嗎?)
在電話會議前,在email中大家己經各自表述想要"強迫"其他方接受的做法,當然也包括我們,豈有被別人佔便宜的機會,當然也要提出我們的看法。所有人的考量都是CP值,沒人願意做賠本的生意。
只是我沒想到的是這間純軟原廠內部不同調,RD講他的內心話,PM講他的現實話(練肖畏?),前前後後他們2位自己就討論起來,立場還完全對立。當然在跟納豆人報告時,也是前後有時矛盾,難道他們不知道在電話會議中講太過細節的內容很有可能都被大家遺忘的的守則嗎?
想當然,整場電話會議中三方各持己見,沒有共識。更慘的是,擔任召集人的納豆人更是無法handle整場討論,以至於他應該是主席,卻讓會議有點失控(至少我自己是這種感覺!)
這場會議我的感想是:
這次電話會議頗令我意外的是納豆人竟然沒有準時call進來參加,而是delay了約10分鐘才接通進來,跟我記憶中準時的觀念有點落差。
也好!在納豆人進來前我們和純軟原廠先行討論了各自的論點。(為啥明明都是台灣人,要用英文,對方口音聽起來也不像是國外回來的,難道只是因為被國外廠商納編後的原因嗎?)
在電話會議前,在email中大家己經各自表述想要"強迫"其他方接受的做法,當然也包括我們,豈有被別人佔便宜的機會,當然也要提出我們的看法。所有人的考量都是CP值,沒人願意做賠本的生意。
只是我沒想到的是這間純軟原廠內部不同調,RD講他的內心話,PM講他的現實話(練肖畏?),前前後後他們2位自己就討論起來,立場還完全對立。當然在跟納豆人報告時,也是前後有時矛盾,難道他們不知道在電話會議中講太過細節的內容很有可能都被大家遺忘的的守則嗎?
想當然,整場電話會議中三方各持己見,沒有共識。更慘的是,擔任召集人的納豆人更是無法handle整場討論,以至於他應該是主席,卻讓會議有點失控(至少我自己是這種感覺!)
這場會議我的感想是:
- 凡事要準備好:電話會議跟面對面討論一樣,時間很寶貴。要劃重點,要會引導大家針對自己的topic上做文章。
- 要凹原廠:要做沙盤推演先,不然就是你要有top sales般的口才。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emotion] 歪國人的大進擊
前一陣子由於客戶的強力要求,加上品牌的功力所以支援的原廠屈服了,加上我們(所以我們也屈服了?)大家三方找個地方來個bootcamp。
其實在幾個月前我們也曾在客戶office裡舉辦過一次bootcamp,但那次由於key engineer沒有出現,所以是大家在針對問題討論,然後我們嘗試改東西來cover掉問題。
有了前次的經驗,當客戶再次提起bootcamp時,我們極力主張要在客戶office,因為那裡是最佳的地點,客戶及其老闆們都可以看到成果。但原廠一很想要在米國舉辦,說詞是因為那裡有最多的工程資源,而我們當然不同意這安排,最後由於簽證問題,舉辦的地點是在台灣。
米國來的原廠成員很有趣:美國office來的美籍泡菜人,印度office來的阿三人加上日本office來的台灣人。這個組合真的很複雜說!
所以在小小的LAB裡,充滿著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工程師,大家focus on在問題努力猜想各種可能原因,伴隨著大量著實驗抓取數據,再依據數據再討論,上週重覆著這樣的cycle。
在討論中,有些不是平和的,因為原廠間有可能在數據中找對自己有利的數據來擬說詞,如果沒在第一時間反駁,這時在場的客戶反而會被牽著走。這我在上次bootcamp已經領教過,不過美籍泡菜人這次表現出乎我的意料,直到最後一天晚上才出現爭執,與其說是爭執,不如說是就事論事,他質疑我們,我們反駁,如此而已。
這次的bootcamp在上上週阿三人已經改出一版效果不錯的版本,只是納豆人在他們office看到的結果跟我們不一樣(不是只差一點點喔,是整個180度的差異)。幸好在納豆人出現在我們公司時看到的狀況是我們預期的,事後懷疑可能是因為測試用的NB問題,先排除。
之後幾天的狀況至少客戶office回傳的分析結果都在預期之中,心裡覺得:客戶應該有感受到大家的努力才是。
在這種跨國(跨種族?)的bootcamp中,可以觀察到不同的工作態度和做法,尤其是納豆人的態度,但不應該完全學習。
其實在幾個月前我們也曾在客戶office裡舉辦過一次bootcamp,但那次由於key engineer沒有出現,所以是大家在針對問題討論,然後我們嘗試改東西來cover掉問題。
有了前次的經驗,當客戶再次提起bootcamp時,我們極力主張要在客戶office,因為那裡是最佳的地點,客戶及其老闆們都可以看到成果。但原廠一很想要在米國舉辦,說詞是因為那裡有最多的工程資源,而我們當然不同意這安排,最後由於簽證問題,舉辦的地點是在台灣。
米國來的原廠成員很有趣:美國office來的美籍泡菜人,印度office來的阿三人加上日本office來的台灣人。這個組合真的很複雜說!
所以在小小的LAB裡,充滿著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工程師,大家focus on在問題努力猜想各種可能原因,伴隨著大量著實驗抓取數據,再依據數據再討論,上週重覆著這樣的cycle。
在討論中,有些不是平和的,因為原廠間有可能在數據中找對自己有利的數據來擬說詞,如果沒在第一時間反駁,這時在場的客戶反而會被牽著走。這我在上次bootcamp已經領教過,不過美籍泡菜人這次表現出乎我的意料,直到最後一天晚上才出現爭執,與其說是爭執,不如說是就事論事,他質疑我們,我們反駁,如此而已。
這次的bootcamp在上上週阿三人已經改出一版效果不錯的版本,只是納豆人在他們office看到的結果跟我們不一樣(不是只差一點點喔,是整個180度的差異)。幸好在納豆人出現在我們公司時看到的狀況是我們預期的,事後懷疑可能是因為測試用的NB問題,先排除。
之後幾天的狀況至少客戶office回傳的分析結果都在預期之中,心裡覺得:客戶應該有感受到大家的努力才是。
在這種跨國(跨種族?)的bootcamp中,可以觀察到不同的工作態度和做法,尤其是納豆人的態度,但不應該完全學習。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emotion] 跨出那一步
生日這一天來寫篇blog,荒廢了那麼久才又開始寫,真的很糟糕!
這篇的title用來描述最近自己很想說的是非常恰當的,我終於真的實際行動並跨出那一步,對很多人來說這是早就在做的事了。
幾年前我注意了有COSCUP的存在,所以這幾年來只要到報名日必定守在電腦前面,開了好幾個browser window準備搶票(有搶過的人就知道幾百上千張的票在1分鐘內是可以搶空的),很幸運的都有搶到。
開始以聽眾的身份前去參加這類型的Open Source Conference,主題每年其實都不太一樣。
當你看到台上講者很自發性的分享自己在做的、在玩的東西時會覺得自己似乎都在浪費時間(套句前輩的話:生活在舒適圈中),而台上講者們無時無刻都在進步,哪怕只是一小步。每年其實都可以看到熟悉面孔的講者,那種自發生的熱忱有點像是催化劑一樣,可以讓自己也處在很high的情境中,並隨時上網查那些有趣的名詞,並做筆記。
當然可能會有人認為這是"宅男"才會參加的Conference,但你們錯了,其實很多女性也參與其中,年齡層分佈很廣。所有人參加的目的是學東西,再者是交朋友。 COSCUP每年開場總召總是會說:來參加COSCUP的時間中有40%是在聽演講,60%是用來交朋友的。也就是用來跟大家說,每個參與者的方向一樣,也都是志同道合的伙伴,無論他/她原本的角色。
類似的Open Source Conference其實很多,有的要收錢,有的則不用。
這類型的Conference 90%以上都是舉辦在北部,尤其是台北。最熱門的場地應該屬在南港的中研院了,不過今年的COSCUP倒是選擇台北國際會議中心來舉行,頗令我意外的。
眾多的Conference中,有一場很熱門,他的slogan是寫"堅持在濁水溪以南"舉辦的,那就是MOPCON。去年我發現時已經報名截止沒有名額,所以就沒機會參與。
我是南部人,如果可以在南部參加會覺得有一場在地的感覺,於是在今年的Call For Paper,我不自量力的投稿了。在投稿前其實一直在想思考: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什麼主題呢?因為自己除了工作外,都沒有在碰技術的東西,常常都是腦子裡想要去深入study,但行動卻沒有成真,變成老是在浪費時間在沒有意義的地方。
幾次參加的經驗告訴我,上台要講的有技術層面的分享,也有不失風趣的言詞和講稿,這樣才能帶起聽眾們的目光。有好幾位先輩們都是很好的典範,於是我今年投了篇:有沒有那條線很重要嗎?主要就是在分享無線投影的主題。說穿了,我只是把google得到的內容,加上自己理解的整理出來而已,希望以非常淺顯易懂的方式跟大家說明。
就這樣在獲知我的投稿被選上後,一方面放下心來的是有門票可以朝聖,一方面是藉這機會跟先進前輩們可以認識認識。我一直告訴自己:自己不跨出去那一步,永遠無法去認識先進們的,尤其是很多高手是很低調的。
之前的參加經驗由於我都是自己一個人,多半是選自己想聽的主題後就專心聽,休息時間則是亂上網或者逛逛攤位,很少主動去認識朋友,除非是遇到認識的。
這樣的做法很明顯的違背了COSCUP的精神啊!
因此今年的MOPCON 2013我決定改變自己,哪怕只是一丁點,但都是進步。
其實這些先進們是很友善的,像第一天Speaker Dinner Party就認識了很多人,也希望往後的各種場合能夠再跟各位哈啦亂聊的。第二天晚上的慶功宴,因為先前並不知道所以跟大學同學約好吃烤肉沒參加到也有點可惜,不然我想應該也是很high的場合。
參加Conference是個機會去聽不同的技術分享,也是個機會去認識各路高手們,如果你也是有興趣的,不妨多留意一下各種Technical Conference的消息喔。
PS:除了Conference外,各地都有不同的group會定期聚會和分享技術,範圍其實含括很大,這也是下一個我要跨出的另一步。
底下是今年我在MOPCON 2013分享的內容,我想敗筆是當天我使用的NB裡的Ubuntu 10.04太舊了,包含其Office suite也很弱,還會讓中文字變亂碼勒,真糗!
Mopcon2013 有沒有那條線很重要嗎?
這篇的title用來描述最近自己很想說的是非常恰當的,我終於真的實際行動並跨出那一步,對很多人來說這是早就在做的事了。
幾年前我注意了有COSCUP的存在,所以這幾年來只要到報名日必定守在電腦前面,開了好幾個browser window準備搶票(有搶過的人就知道幾百上千張的票在1分鐘內是可以搶空的),很幸運的都有搶到。
開始以聽眾的身份前去參加這類型的Open Source Conference,主題每年其實都不太一樣。
當你看到台上講者很自發性的分享自己在做的、在玩的東西時會覺得自己似乎都在浪費時間(套句前輩的話:生活在舒適圈中),而台上講者們無時無刻都在進步,哪怕只是一小步。每年其實都可以看到熟悉面孔的講者,那種自發生的熱忱有點像是催化劑一樣,可以讓自己也處在很high的情境中,並隨時上網查那些有趣的名詞,並做筆記。
當然可能會有人認為這是"宅男"才會參加的Conference,但你們錯了,其實很多女性也參與其中,年齡層分佈很廣。所有人參加的目的是學東西,再者是交朋友。 COSCUP每年開場總召總是會說:來參加COSCUP的時間中有40%是在聽演講,60%是用來交朋友的。也就是用來跟大家說,每個參與者的方向一樣,也都是志同道合的伙伴,無論他/她原本的角色。
類似的Open Source Conference其實很多,有的要收錢,有的則不用。
這類型的Conference 90%以上都是舉辦在北部,尤其是台北。最熱門的場地應該屬在南港的中研院了,不過今年的COSCUP倒是選擇台北國際會議中心來舉行,頗令我意外的。
眾多的Conference中,有一場很熱門,他的slogan是寫"堅持在濁水溪以南"舉辦的,那就是MOPCON。去年我發現時已經報名截止沒有名額,所以就沒機會參與。
我是南部人,如果可以在南部參加會覺得有一場在地的感覺,於是在今年的Call For Paper,我不自量力的投稿了。在投稿前其實一直在想思考: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什麼主題呢?因為自己除了工作外,都沒有在碰技術的東西,常常都是腦子裡想要去深入study,但行動卻沒有成真,變成老是在浪費時間在沒有意義的地方。
幾次參加的經驗告訴我,上台要講的有技術層面的分享,也有不失風趣的言詞和講稿,這樣才能帶起聽眾們的目光。有好幾位先輩們都是很好的典範,於是我今年投了篇:有沒有那條線很重要嗎?主要就是在分享無線投影的主題。說穿了,我只是把google得到的內容,加上自己理解的整理出來而已,希望以非常淺顯易懂的方式跟大家說明。
就這樣在獲知我的投稿被選上後,一方面放下心來的是有門票可以朝聖,一方面是藉這機會跟先進前輩們可以認識認識。我一直告訴自己:自己不跨出去那一步,永遠無法去認識先進們的,尤其是很多高手是很低調的。
之前的參加經驗由於我都是自己一個人,多半是選自己想聽的主題後就專心聽,休息時間則是亂上網或者逛逛攤位,很少主動去認識朋友,除非是遇到認識的。
這樣的做法很明顯的違背了COSCUP的精神啊!
因此今年的MOPCON 2013我決定改變自己,哪怕只是一丁點,但都是進步。
其實這些先進們是很友善的,像第一天Speaker Dinner Party就認識了很多人,也希望往後的各種場合能夠再跟各位哈啦亂聊的。第二天晚上的慶功宴,因為先前並不知道所以跟大學同學約好吃烤肉沒參加到也有點可惜,不然我想應該也是很high的場合。
參加Conference是個機會去聽不同的技術分享,也是個機會去認識各路高手們,如果你也是有興趣的,不妨多留意一下各種Technical Conference的消息喔。
PS:除了Conference外,各地都有不同的group會定期聚會和分享技術,範圍其實含括很大,這也是下一個我要跨出的另一步。
底下是今年我在MOPCON 2013分享的內容,我想敗筆是當天我使用的NB裡的Ubuntu 10.04太舊了,包含其Office suite也很弱,還會讓中文字變亂碼勒,真糗!
Mopcon2013 有沒有那條線很重要嗎?
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emotion] 擺脫不了惰性的自己
我該不會是欠人調教的個性啊?
不會吧!
應該不是的。
當人習慣是照著長官給的roadmap來前進時,不需要花時間在思考未來,只需要一天一天的把該有的進度達成,有時落後甚至沒關係,因為明天多加把勁就能把gap追趕回來。
是不是很單純呢?有個很恰當的形容詞是worker。
你說:當一個worker不是很好嗎?錢照領,只要顧好自己todo list的每一項即可,不需要煩惱其他的事情,何樂不為?
當然,worker也是會有晋級的一天。可能會升級成對todo list有權去修改的worker,也就是除了上級交辦的事情外,自己也可以增加事情。(當然不能刪事情,不然大家都把不想做的交辦事項都刪光了還得了!)
職涯跟打電動很像,一來是很花時間,二來是如果打得好,照理說要晋級。
人似乎都擺脫不了的是【奴性】,也就是當你有機會可以做選擇時,第一個閃過的想法有很大的機率都是:當作不知道吧!因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坦白說,我也不例外。
記得老婆以前剛開始工作時,常常遇到困難當時我雖然還在唸書,但我總是很老套的跟她說:換個角度想吧,妳看呢,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可以處理這件事啊,如果妳處理好了,對自己是有收獲的。
而我自己,很常在遇到困難時,也是這麼告訴自己。即使我現在退縮了,下一刻還是會再遇到它的,為何不在這時靜下心來,好好的處理掉它。下次我再遇到就不怕了,或者是其他partner遇到時我可以教他們。
在我當兵受訓時也曾遇到一位講師提到:腦筋轉個彎,換個角度看世界。
一開始其實很難做到,比方:被上級長官唸時,自己跳到他的立場來想想,或許自己也做一模一樣的動作。很多時候,心裡會釋懷點!
但這是相對的,當我以這種態度在面對事情時,我也希望事情的另一方也是以這種態度在面對的。
倘若大家都是能躲則躲,能推就推,那我們什麼【小事】都做不好的,更別提是大事了。
一個團隊中必有領先群,也有中間部隊,當然一定也有拖垮大家的人。所有的管理階級的人一定要扮演好角色,如果可以甚至要很雞婆。因為很多事情或許是在看不到的小細節裡,如果適時的提醒,一定是好的。
做什麼事就要像什麼,工程師不搞工程,那要你做什麼,是吧。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babe] 幼兒園症候群
其實Nash在7月初時就已經去上了幼兒園上暑期班,我們早有心理準備會有【幼兒園症候群】發生。當爸媽的都會經歷的一個過程,小朋友原本在家裡很熟悉的環境,突然要他們換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去待著,而且不是短時間的停留,會讓小朋友很恐慌。
我們家的Nash也在一開始發生幼兒園症候群,一開始我沒有經驗並沒有特別的處理(其實最好的solution是時間),但偶然在網路上看到育兒相關的文章:父母要傾聽孩兒的內心聲音。
所以在某天早上,我蹲下來跟Nash問說:為什麼不想去上幼兒園?
他吱吱唔唔的回我說:因為老師兇兇,原來是老師在教導幼兒禮儀,他因為不遵守而被老師處罰不能玩玩具之類的。老師使用剝奪法讓他不能玩所以他才不想去上學。
後來,我一直跟他溝通:爸爸會跟老師說,請老師不要兇兇。他後來才稍稍釋懷,但如我剛才提的,時間一長讓他漸漸適應。
在8月底暑期班結束時,媽媽和我做了一個很大的決定:換幼兒園。
原本的幼兒園因為幾個原因我們不喜歡(但Nash已經適應了),原本預約參觀新幼兒園是為明年中班做換學校的準備,不過由於很lucky的新幼兒園恰好有學生因事而取消報到,因此我們報到了這個名額,很臨時而匆促的決定轉換。
換到新幼兒園後, 一開始前幾天他都適應的不錯,但這幾天開始Nash又上演【幼兒園症候群】了,老實說:有點氣餒,但因為是我們決定更換幼兒園才造成的,也不能怪他。
只希望,過些時間他又會適應一切,恢復成每天早上會開心大喊:全速前進!的小孩。
我們家的Nash也在一開始發生幼兒園症候群,一開始我沒有經驗並沒有特別的處理(其實最好的solution是時間),但偶然在網路上看到育兒相關的文章:父母要傾聽孩兒的內心聲音。
所以在某天早上,我蹲下來跟Nash問說:為什麼不想去上幼兒園?
他吱吱唔唔的回我說:因為老師兇兇,原來是老師在教導幼兒禮儀,他因為不遵守而被老師處罰不能玩玩具之類的。老師使用剝奪法讓他不能玩所以他才不想去上學。
後來,我一直跟他溝通:爸爸會跟老師說,請老師不要兇兇。他後來才稍稍釋懷,但如我剛才提的,時間一長讓他漸漸適應。
在8月底暑期班結束時,媽媽和我做了一個很大的決定:換幼兒園。
原本的幼兒園因為幾個原因我們不喜歡(但Nash已經適應了),原本預約參觀新幼兒園是為明年中班做換學校的準備,不過由於很lucky的新幼兒園恰好有學生因事而取消報到,因此我們報到了這個名額,很臨時而匆促的決定轉換。
換到新幼兒園後, 一開始前幾天他都適應的不錯,但這幾天開始Nash又上演【幼兒園症候群】了,老實說:有點氣餒,但因為是我們決定更換幼兒園才造成的,也不能怪他。
只希望,過些時間他又會適應一切,恢復成每天早上會開心大喊:全速前進!的小孩。
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business trip] 我在奈良遇見鹿
距離前一次出差也已經有好長的一段時間,這次仍然延續著前一次出差的國家-日本。其實我個人對日本是很沒有概念,直到出發前才跟長官確認地理位置在哪,原因是我想使用AccuWeather提供的氣象預候服務來準備行李。
坦白說,我也只是記下了"奈良"這個地名,並沒有去google看看搜尋到的結果,像是值得去走走的地方。也由於是第一次來這裡,通常都不會有太多準備。
此行的目的是跟客戶溝通幾個疑問點,以及進一步討論。
這天我們早上就出發去搭機,託同行長官的福可以進入日航貴賓室稍做休息(終於不用再進鳥鳥的More Lounge了!),第一天整天我們都在移動,因為抵達關西機場後,我們還要視狀況搭巴士或者鐵路才能到達奈良。
中間過程就省略了。
在第二天跟客戶的會議結束後,由於客戶的前一個案子剛好被核准進入MP階段,因為這天晚上有個餐會,要喝到飽?納豆人似乎比泡菜人有品一點,至少不會勉強灌酒。
在餐會前有個小空檔,我處理完email後出去外面透透氣,沿著昨天晚上找藥粧店的方向,兩側看起來很有古意,這條路上人潮異常的多,於是我沿著路走。果然兩側是很多店家開門營業的,路途中還會經過奈良私鐵的路口。
走到最後,卻發現我來到了很有名的景點,這裡有鹿!(這次出差有日本office同仁同行,她們有提示我有鹿可以看)
什麼?有鹿耶,在公園裡就有鹿喔!
數了一下,我總共看到4隻鹿在馬路上走。(之後由於時間問題,我只進入這公園很小的範圍就回程了。)
在用餐前,跟同行的長官們提到:我剛有看到鹿耶,還有拍照下來。大家都很訝異,我竟然看到奈良的特產-鹿。
晚上用餐聊天時,日本客戶聽到我有看到鹿,問說看到幾隻?
我回答:4隻(我的眼神是很興趣的)。但客戶卻是更訝異的表情說:"只有"4隻?怎麼可能啊!
原因我當然不會知道,要嘛是太晚了鹿回去休息了,要嘛是我沒有走到真的鹿出沒區域。
這時我才知道,奈良最有名的就是鹿。難怪我在觀光案內所看到的玩偶覺得造型很奇特,後來再仔細看那是鹿的造型,只是有點擬人化。
但我認為自己運氣還不錯,至少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看到鹿。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