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不是一個很會拍照的人,只是DC(消費型的相機)用久了,似乎缺少了那麼一點感覺。
還記得高中畢業那個暑假,我和我媽去了加拿大玩,這也是我第一次狂按快門拍照的開始,在那之前可能也只是偶而按下幾次快門拍照的人。那個時代還是用底片的相機,我還記得出發前我還跑去照相館買了5捲還是6捲柯達的底片,結果回國時我把這些全部都拍完了,耐心等著全面沖洗出來的成果,雖然這當中有些是不足以稱為照片的失敗成品,可是那種邊看照片邊回味著當時的情景也是旅遊完一種很棒的感覺。
我不敢說我愛上了照相,當然我更不是一個高手。
隨著時代愈來愈進步,數位相機開始當道起來了。加上3C產品的宿命,絕大部份的生命週期都很短,沒多久大家就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入手DC來拍了,加上數位化的優點,再怎麼狂拍狂按快門也不用擔心要花很多錢才可以沖洗出來看得成果。按一下,下一秒就可以在又大又清楚的LCD上看到自己拍的成果了。
幾年前的我,腦海裡從來沒有DSLR這4個字出現過,一直以來都覺得輕薄短小的DC真的很方便,隨便找一個包包或口袋都可以放下,出門帶著相機也不覺得麻煩,拍得好的都會被我選來當成電腦的桌面。
這個邪惡的念頭(沒錯,這個念頭真的很邪惡,是跳入錢坑的開始,只要一發病,就會無法克制)應該是在前年年底去年初開始產生的,大概是因為常在網路上亂逛,看到很多高手外拍的毒照,覺得好像真的要買DSLR才有拍出那種作品吧。
接著,我開始在網路上survey單眼的資料,原先是鎖定著Canon 450D的上市。原因是價格比較便宜,加上應該適合我這種剛踏入單眼領域裡的菜鳥,一直以來我都是以這一台當作我的目標。
那時還曾經想在去捷克渡蜜月前敗一台帶去渡蜜月,但是後來理智還是戰勝了敗家念頭,加上原有的DC有點年紀了,所以那時先入手了Canon 860IS這款DC。會買這台的原因也是看老婆同事拍完的照片,覺得色彩還不賴,雖然比起原有的Sony P10來說顏色沒那麼鮮艷,但是卻已經到了水準了。
不過,我一直覺得Sony的相機顏色似乎有點tune過頭了,每張出來的成色都美到不行,美到你都會以為現場真的有那麼美,這也算是Sony厲害的地方吧。
蜜月回來後,心裡有一丁點後悔沒有買單眼相機去那美麗的捷克多拍照片回來,雖然860IS號稱是Canon消費級相機裡少數有廣角鏡頭的,但是遇到傳統的教堂或是查理士大橋時,完全不夠廣啊,人都要退到好後面才能拍到大部份的景,但是對DC來說,860IS已經蠻令人稱羨它的表現了啦。
去年台北資訊展時曾經去過Canon的攤位去看一下450D的感覺,一拿到實機後,感覺實在是太小了,拿到手裡似乎不太好握住,除非是加把手上去,否則以原有設計拿起來手感的確不太優。只是這台一直以來是我設定要買的入門單眼,壓根兒也沒有考慮要去看50D,只是也隨口問問sales可不可以拿50D來玩看看,一直到了真的拿到50D後覺得這台的大小似乎比較適合我,只是對從來沒有拿過單眼的我來說,適合嗎?
以前用慣DC了,從來也不會去管什麼是快門,什麼是光圈,現在是用什麼焦段,更別提一堆使用相機的進階知識,更深深覺得要先做很多很多的功課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只為了在按下快門的那一剎那有滿足感,在下一秒看照片時能有成就感啦。
在這之後,我便把我的目標轉移到了50D了。
原先是打算買50D加上kit鏡的,還沒買之前有空就在網路上比價,看看人家的心得的,也一直認為應該先用kit鏡來用,等用了一段時間後再來買進階一點的鏡頭。沒想到老婆大人的一句話讓我鏡頭升級了啦,要就買好一點的,不要後來又在那裡後悔,沒錯!我老婆說了這句話等於是推我進入敗家的深淵裡啦,目標就被我換成了50D body + 17-55mm F2.8的絕妙組合了啦。
除此之外,便宜的人像鏡50mm F1.8也是一定要順便買的,就這樣在我要出差的前夕,買入我的第一部單眼相機50D,看到一堆小朋友出走果然是敗家啊。由於我是第一次摸單眼,也跟老闆問了許多菜鳥問題,老闆的回答也都很有耐心且仔細,讓我感到滿意啦。
雖然明天要出差了,暫時還沒有辦法試試我的新玩具,不過就先拿手冊來研究研究吧。
等出差回來後,再好好的開始練習一下,希望能夠愈來愈順手也能拍出滿意的照片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